重庆律师顾问网
重庆公司律师网
信豪新闻 >> 网民当代表的意义何在

网民当代表的意义何在

发表时间:2013-03-25作者:毕诗成

  本周是多个地区的“两会时间”,一个新颖话题映入公众视野:活跃的网民能否当上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此话题并非空穴来风:湖南岳阳县政协会议前一天晚上,红网两个知名网友“火线”上岗,增补为政协委员。一石激起千层浪,昆明等城市也有市民强烈建议选出网友代表和委员,而在去年初,积极关注民生的网友“老牛”等三人被推选为洛阳市人大代表,也曾引发热议。看来,网民与民意代表怎样亲密接触,成为网络时代的民主命题。

  不能否认,中国的“网民阶层”正在兴起,截至2009年底网民人数已达3.84亿,且仍在高速增长,各种网络论坛、社区,遍地开花,已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平台。既然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反映社情民意、建言献策,那么选出具备旺盛参政议政能力的网民,更直接地建言献策,似乎既是问计于民的创新形式,也能扩大民意代表的社会覆盖面,何乐而不为!

  困境在于,不同于企业界、文艺界,“网民界”是个很虚的概念——— 凡是上网的,皆是网民,其他界别的代表,很可能也就是网民,包括我们的总书记、总理都说自己是网民,单列一个 “网民界”,交叉感太强,不好操作。况且网络的最大特色就是“无组织无纪律”,不是铁板一块又怎会信服 “被代表”呢?一旦搞得“有组织有纪律”,他们还能说出网言网语吗?

  理解这个问题,或许首先要明白大家为什么会呼吁 “网民当代表”,而不看好已有代表反映网络民意。大家这里说“网民”的时候,常常是特指的概念:以网络为阵地,特别关心国计民生,准确把握社会热点,直言不讳敢大声说话……这种表达与某些“两会”会场里的表达,显然反差很大。很多被法律赋予职权的代表委员将身份当成荣誉,敷衍了事,议政不痛不痒,热衷于做好好先生,似乎还没有一些“知名网友”表现得好。既然如此,还不如挪挪窝,让出几个位置。大家实际上是希望“网民”的新气、锐气,为当下议政注入一股清新空气。

  “网民界代表”这个吁求的最大意义是提醒我们:代表委员推选途径和产生方式也需随时代发展,不断改进,要尽最大可能增强民意代表的“代表性”。

  理想的状况是:既然有网民在网上成为了“舆论领袖”,“知名网友”,他就应该有资格在代表选举、委员推选方面脱颖而出,在不同行业与领域里以公民身份成为“代表”。遗憾的是,由于现实中选拔代表、委员通道还不足够开阔,有时选民连谁是自己的代表都搞不清楚,官员、商人比例偏高,且把当代表委员看成一种荣誉和地位,大量热心社会事务的网民,没有机会从其他界别里脱颖而出,只能通过网络发表声音——— 这也成就了狭义上的“网民”概念,造成了网民与民意代表的“隔膜”。网络本来是他们发表看法、征集意见的手段,现在被希望成为界定身份的依据,甚至民间冒出“上访不如上网”的顺口溜,在逻辑上讲未尝不是咄咄怪事。

  虽说“网络让每个网民都成了民意代表”,但如果不能进入议会厅,总难以形成真实、直接的反应。所以,在议政水平与人民需求还有差距的前提下,可以谨慎鼓励一些地方将网民作为“特殊代表、特殊委员”,通过正当程序和规则有意识吸纳,作为传统民意的有力补充。这种局部尝试是有意义的。

  但也要看到,光增几个“网民身份”的代表委员,并不等于民主参政议政水平的自然提升。要让这些“网民代表”不是摆样子,要切实起到 “鲶鱼效应”,还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最大程度地保持“网络特色”,避免他们被“同化”。岳阳县增补的政协委员网友“xwj云轩”在小组讨论上发言较少,且美其名曰“在政协会议上不能像在网上乱说话,比较理性”,“也不敢多说,怕说错了引起别人笑话”——— 如果都是这样的姿态,这“网民代表、网络委员”也就没什么意思了,有负亿万网民的厚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