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律师顾问网
重庆公司律师网
信豪案例 >> 钓鱼岛或将由锲子变弃子

钓鱼岛或将由锲子变弃子

发表时间:2013-09-26作者:薛理泰

9月17日,日本知名电视媒体NHK报道,日本防卫省提出警告,日方将考虑击落侵犯“日本领空”的中国无人机。值此钓鱼岛争端愈演愈烈之际,假如日本果真在钓鱼岛附近空域击落中国无人机,则不能低估两国冲突迅即升级的可能性。

日本防卫省9月9发佈了由航空自卫队战机在钓鱼岛附近空域拍摄到的“翼龙”无人机的照片。此后,中国国防部承认该无人机隶属中国军方。防卫省认为,该无人机兼具侦察和对地攻击的功能,倘若继续侵犯日本领空,可能造成危害日本国民安全的严重事态,又没有办法以无线电波或飞行标志对之发出有效的警告,因此,将考虑予以击落。

假如日本军方以作战手段击落中国军方的无人机,这无疑构成了中、日两国军方之间的冲突。日方这一彰明较著的挑衅行为将触发何等严重的事态呢?众说纷纭。以下是几层判断:

其一,华府正在致力于力量再平衡,钓鱼岛争端愈演愈烈,自然不是坏消息。不过,倘若中、日两国擦枪走火,爆发激烈的武装冲突,美国势必被迫卷入。仅为了日本声称拥有主权的“几块大石头”,美国卷入同中国这个世界老二、地区核大国的军事对抗,简直匪夷所思。以华府战略规划之老辣,岂会在战略上犯下这样的低级错误?

其二,对美国而言,钓鱼岛犹如嵌入中、日关系的一枚锲子,足以牵制东北亚两个大国,可是又不致于爆发冲突,乃是上策。一旦中、日两国为之爆发军事冲突,呈现美国可能卷入其中的趋势,则在华府心目中,届时钓鱼岛的地位由锲子变为弃子矣,必然弃之如敝屣。

其理自明:美国固然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诚如《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名言:“大有大的难处”。今日美国也正在面临多方位的挑战,不少国际矛盾不容调和,而钓鱼岛争端又不涉及美国的核心利益,何苦为此同世界老二斗得你死我活呢?

另外,在还有两种情况下,在华府心目中,钓鱼岛的地位也有可能从锲子变为弃子。一是华府接受北京提出的中、美两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建议,并且联手付诸实施;二是即使北京尚未说服华府接受关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议,却在应对周边(黄海、东海、南中国海、台海)危机时,腾挪移位有术,在可以预期的未来,中国综合国力又迈上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台阶。届时在亚太地区,主客异势,美国甚至日本对中国扩大在周边海洋的活动的容忍度必然更大。在这两种情况下,倘若北京处理国际事务时周旋有方,钓鱼岛也有可能沦为弃子的地位。

其三, 在美国尚未给予日本坚定支持的承诺之前,日本不敢诉诸击落中国无人机的手段,以抑制中国有增无已的在钓鱼岛附近海空领域宣示主权的行动。当前钓鱼岛争端正是处于这一状况。何况,在日本决定对钓鱼岛实施国有化之后,中国公务船才频频驶入钓鱼岛附近海域,显然是日本启衅于前,而中国应对于后。对此,安倍内阁了然于胸,岂能苛责中国?

然则,东京乃至日本媒体界竞相报道中国公务船进入钓鱼岛周边海域的活动,不断渲染中国威胁论,以致日益增多的日本民众对中国产生很大的抵触情绪。最近《产经新闻》民调显示,近七成日本受访民众认为东京对钓鱼岛实施国有化是“正确的”,即是一例。如今像NHK这样的中性媒体也向右转,乃是日本社会整体向右转的不祥之兆。日本右翼势力的宗旨是利用中国威胁论来为不断膨胀的日本军事预算、日本修宪主张和日美军事合作寻求借口。

至于日本当局放言将考虑击落中国无人机,并非意味着即将把这一军事行动付诸实施。据判最大的可能性还是对中国实施心理战和神经战,以测试北京可能作何反应和政策底线。另外,日本当局可能还在打如意算盘:对内则可在日本社会整体向右转的环境中,迎合多数民众的心理;对外则可逼迫中国让步,致使中国在钓鱼岛附近海空域的频频进行的活动戛然而止。

其四,日本诉诸冒险行动的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万一中、日两国在钓鱼岛海空域爆发冲突,必然是日本先动手,中国吃了亏以后,实施相应的反击。然后,在日本企图实行反反击之前,美国必然会向中、日两国发出严重警告,不容许任何一方继续扩大事态。

接着,中、日两国多半会坐下来商谈,如何和平解决钓鱼岛争端。如此,两国内部的民意获得宣泄以后,在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的干预下,两国再坐下来谈,对国内民意也有所交代了。

据估计,一旦钓鱼岛争端变本加厉,在日本诉诸冒险行动以后,这种事态发展的可能性比较大。

其五,既然当前中、日两国均未作好交战的各种准备,甚至连心理准备都没有就绪,遑论大规模军事冲突?按照国际惯例,国际军事危机演变的结果不是爆发战争就是归于平息,还没有持续达两年之久的一场军事危机。据此,钓鱼岛争端趋于平息的可能性终究还是存在的。

其六,当然,设若华府得出中、美关系迟早将重蹈覆辙,步入老大、老二的历史怪圈,中、美对抗是不可避免的结论,则无论钓鱼岛还是南中国海争端,均可信手拈来,以此作为制衡中国崛起的重量级砝码。然而,据判华府并未作出这个判断,迄今华府制定并实施的对华政策仍然是“防”而不是“抗”(尽管在“防”与“抗”之间不存在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所以,当可排除此一可能性。

上述判断系由笔者逻辑推理而得,自信具有相当的合理性。

作者是斯坦福大学  国际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员